瑯琊新聞網1月5日訊 擰開沼氣灶,藍色的火焰歡快跳躍,點燃沼氣燈,整個屋子里光明耀眼。“自從俺家建了沼氣池之后,照明、做飯都用沼氣,不但節省了開支,還不熏不燎,比以前可干凈多了。”1月4日上午,在地處“中國石膏之鄉”的臨沂市平邑縣卞橋鎮時家村沼氣戶尹成云家里,她高興地介紹起了家中的變化。近年來,卞橋鎮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大興“循環農業”、發展“低碳工業”、建設“綠色服務業”為主要抓手,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綠色財富,提升綠色經濟的檔次和水平,使鎮域經濟呈現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象。
大興“循環農業”。該鎮從發展生態農業入手,著力構建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共贏。該鎮積極發展“雜物-沼氣-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鏈條,在全鎮建立起1100余座沼氣池,提供的沼氣可供農戶做飯、照明,大大減少了生活開支,產生的沼液則是上好的有機肥料,帶動了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據統計,沼氣池每年可處理畜禽糞便3400噸,惠及農戶800余戶,帶動瓜果、蔬菜等無公害、綠色食品循環示范基地3.1萬畝。
發展“低碳工業”。該鎮將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將生態工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滲透到工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在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同時,對現有傳統產業進行“綠色化”改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清潔化生產,實現“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變。該鎮山東金信、山東拜爾、山東美銀等三家石膏企業與省內環保企業就高密度板甲醛回收和氣味回收技術項目、電廠脫硫脫硝除塵技術升級改造等初步達成合作意向,有效促進了重點企業環保技術與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對接,推動了全鎮綠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建設“綠色服務業”。金水灣物流園、卞橋商貿城等一批重點商貿物流項目相繼投產,生態旅游火熱升溫……卞橋鎮把現代服務業作為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打造發展“綠色引擎”。該鎮依托自身的林果與大洼旅游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并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優化提升商貿流通業,著力推進時家村東嶺果品市場新建和卞橋農貿市場改造等項目建設,拉開了全鎮服務業提檔升級大幕。